日期:2025-03-30 來源:氫能匯
3月26日,《中國氫能技術發展路線圖研究》(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在2025國際氫能大會暨國際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展覽會上正式發布。
該報告是國內系統權威氫能技術發展路線研究報告,由中國氫能聯盟戰略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進行發布,報告立足當前中國氫能產業發展需求,著眼氫能產業未來,提出可行性發展思路和發展建議。
圖丨《中國氫能技術發展路線圖研究》發布現場
當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處于導入階段,氫能產業鏈、技術鏈長,在學科建設、技術攻關和產業示范等方面仍面臨多重挑戰,多項關鍵核心技術相較國際前沿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產業創新導向性有待加強。
為切實立足我國氫能產業及能源戰略發展需要,緊密契合國家科技發展總體戰略,《技術路線圖》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的指導之下,由中國氫能聯盟組織匯集行業200余名專家的智慧共同編制而成。路線圖從氫能產業的需求與減排潛力、中國氫能技術現狀、發展路徑和政策建議等角度全面審視分析了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情況,并據此提出了科學高效的發展建議。
氫能產業現狀、需求和減排潛力方面
報告指出,2023年我國氫氣總產量約3500萬噸/年,其中煤制氫約占60%,天然氣制氫和工業副產氫分別約占20%,我國氫氣生產需要從化石能源為主逐步過渡到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低碳/清潔氫生產。具體到市場需求角度來看,在2060年碳中和愿景下,到2030年和2060年,中國氫氣年需求量將分別達到3700萬~4200萬噸/年和1億~1.8億噸/年,其中可再生氫占比分別達到約8%~15%和75%~90%。
中國氫能技術發展現狀方面
報告指出,我國已搭建起一批氫能產業相關研究機構和創新平臺,初步建立了氫能全產業鏈、技術鏈,積極開展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并形成了氫能制取與轉存技術、氫能存儲與輸配技術、氫能原料與動力技術的國內外技術等三大技術板塊。報告系統梳理并對比了該三大技術板塊的國內外技術成熟度情況。報告指出,中國多項氫能技術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總體而言,我國氫能產業鏈核心技術相較國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氫能技術發展路徑方面
報告結合應用場景、技術成本和未來中國能源轉型需求,提出到2060年,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化效益明顯,氫能配合柔性可調節終端技術在工業、交通、電力、建筑各場景展開應用,近80%場景較傳統技術路徑經濟性更優的發展目標。
報告還提出了具體的發展路徑:2025~2030年,積極推進電解槽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加快部署交通和工業領域的清潔氫示范應用,積極推進電力系統的燃氫發電技術研發;2030~2035年,推進儲運技術進一步降本增效,推動清潔氫在交通、工業和電力領域的商業化應用。2035~2050年,深入推進相關技術研發應用,逐步形成多元化、規模化的用氫格局。2050~2060年,持續提高新興技術研發水平,充分發揮可再生氫對低碳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
政策建議方面
報告提出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地方政府和企業積極性不斷增強,技術自主化水平穩步提高,發展氫能產業具備豐富的資源潛力和廣闊的市場需求。
報告提出四項產業發展建議:
一是持續加大氫能技術創新支持力度,包括建立和完善氫能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氫能產業鏈的協同創新、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探索、加強氫能技術標準體系研究等;
二是加快推進氫能先進技術應用試點示范,包括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清潔低碳氫應用試點示范項目、制定并完善氫能產業的政策法規體系、鼓勵地方政府積極響應率先行動等;
三是加強氫能產業人才儲備,培養復合型人才隊伍,包括制定多層次人才培養計劃、將培養氫能科技人才隊伍作為國家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重要內容、鞏固完善創新激勵機制等;
四是強化氫能國際合作,提升氫能技術、產業、標準的國際化水平,包括持續發揮國際氫能技術合作平臺的作用、促進氫能人才國際交流與培訓等。
隨著全球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工作的逐步推進,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中國氫能產業的發展不僅關乎國內“雙碳”目標的實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對全球能源格局的轉變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產生著深遠影響。
《技術路線圖》的發布,為我國氫能產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可借鑒思路,為中國氫能產業從“技術追趕”轉向“戰略引領”提供助力,推動氫能深度融入能源變革、產業升級與生態治理,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
來源:中國氫能產業聯盟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