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19 來源:中國能建
3月的黃土高原春風輕拂在國家級石油化工項目陜西延安1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原油儲備庫工程施工現場數臺旋擠壓灌一體機一齊運作高效推進工程項目建設
由中國能建西北院自主研發的旋擠壓灌擠密樁技術(SSPG)在該工程中實現國內首次全面應用以創新之力破解傳統地基處理技術難題為這座千億級工程筑牢根基
技術革新突破施工困境
延安原油儲備庫項目位于陜西省延安市洛川縣工業園區東側,占地面積約604.5畝,擬建設8臺總計100萬立方米的原油儲罐。儲罐最大直徑95米,高25米。
該項目地處IV級自重濕陷性黃土區域,地基施工面臨高挖高填、高邊坡、黃土濕陷等一系列嚴峻的技術挑戰。通常情況下,擠密法是應對此類土質的常用地基處理手段。
傳統擠密法施工易受人為因素與客觀條件的干擾,常出現多填料、少夯擊現象,致使樁體直徑與樁間土擠密效果難以達到工程質量要求。為保障工程質量,部分工程不得不采用工藝繁雜的混凝土灌注樁地基處理方案,這不僅拉長了工期,還大幅增加工程造價。
針對項目地基施工難題,中國能建西北院組建專家團隊,對多種地基處理方案展開全面對比分析。經嚴謹論證,選用旋擠壓灌擠密樁技術( SSPG )進行地基處理,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創新落地解鎖應用新特點
旋擠壓灌擠密樁技術(SSPG)采用旋擠壓灌一體機,利用專用鉆具將土體擠壓成孔,成孔施工不出土,擠密至設計深度后提鉆,同時由孔底向上壓灌流態自密實的可固結材料成樁,實現成孔壓灌一次成樁。
采用該技術,能將軟弱地基處理深度提深至地下25米以上,對于濕陷等級高、處理厚度大(>20米)的場地尤為適用,可有效消除場地濕陷性,提升地基承載力。在滿足工程建設質量的前提下,SSPG技術較灌注樁可節省20%~40%的投資成本,實現經濟效益與工程質量的雙重提升。
“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構成SSPG技術三大鮮明特點。
1新技術
★ 簡化施工工序,將傳統的成孔、回填二道工序,簡化為成孔壓灌一次成樁,平均成樁時間約30分鐘,較以往施工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 提高成樁質量,一次成樁的作業模式,極大程度減少了人工操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降低原材料質量波動、地基土含水率變化以及天氣狀況等因素對成樁的干擾,實現成樁質量可控、數據可溯。
2新設備
★ 基于SSPG技術創新研發出的智能化旋擠壓灌一體機,配備先進的數字化監控系統,可在線監測施工過程。
3新材料
★ 該技術在樁體材料選用上實現創新突破,采用流態固化土,相較于傳統填筑用固化土更具有穩定性。
★ 樁體材料可采用電廠產生的粉煤灰、礦渣等大宗固廢資源,變廢為寶的同時,創造了巨大的環境效益。
技術賦能助力“新”發展
在技術研發方面,SSPG 技術已申請10項專利,并參與編制3項行業標準。
截至目前,該技術已在固原、慶陽、洛川等多個典型深厚濕陷性黃土地區成功完成試驗。未來,SSPG 技術有望為濕陷性黃土、雜填土、素填土、松散和稍密粉土及砂土等各類場地工程的地基處理,提供更優質高效的解決方案。
旋擠壓灌擠密樁在固原、慶陽、洛川現場
近年來,西北院勘測業務重點突破SSPG技術、壓縮空氣儲能地下硐室技術、無人機勘測技術等前沿領域,并成功應用于中國能建青海省海西格爾木300兆瓦壓氣儲能工程項目地下工程等多個重點項目,技術創新取得顯著成效。
面向未來,西北院將持續發揮"勘測—設計—施工—檢測"全產業鏈協同優勢,依托陜西中能北方基礎科技有限公司和陜西電堪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兩大專業平臺,整合市場資源,拓展基礎工程、深部地下空間開發、生態環境治理及產業園區建設等新興業務領域,以技術創新驅動業務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形成 “技術引領、多元協同、綠色發展” 的新格局。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