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19 來源:國家能源局
關鍵詞: 國家能源局 綠色電力證書發展報告 綠色能源消費
3月18日,國家能源局組織綠證專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李創軍、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主任陳濤、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潘慧敏、國家數據局綜合司副司長高波、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張星出席了此次發布會。
會上,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主任陳濤發布《中國綠色電力證書發展報告(2024)》。陳濤指出:“近年來,國家能源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動建立綠證制度并不斷健全完善,持續加強綠證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不斷培育綠證市場,大力推動全社會綠色電力消費意識的形成和提升。為全面、準確地反映我國綠證發展情況和發展水平,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寫了《中國綠色電力證書發展報告(2024)》。
《發展報告》全面詮釋了我國綠證事業發展脈絡,介紹了2024年我國綠證核發交易、市場培育、應用場景拓展、國際互認等方面的主要進展和成效,闡明了綠證與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能耗雙控、碳排放核算等銜接的政策考慮,并展望了綠證事業發展前景和方向。總體上看,我國綠證發展主要有六個方面特點。
一是綠證制度體系框架基本建成。健全和完善綠證制度是我國綠證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2017年我國正式建立綠證制度以來,國家能源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統計局等部門印發系列政策文件推動健全綠證制度,通過試行綠證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擴大綠證核發范圍,開展綠證綠電交易等舉措,不斷健全建檔立卡、核發、交易、應用、核銷等綠證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機制,構建了較為完備的綠證政策體系。從制度及運行機制上切實保障我國綠證的權威性和唯一性,避免環境價值重復計算。
二是綠證核發質效顯著提升。綠證全覆蓋政策實施以來,特別是2024年6月底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上線運行后,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組織電網企業建立由電力交易機構牽頭、電網相關部門配合的月度電量數據歸集機制,制定數據歸屬、管理、安全防護工作方案,綠證從由發電企業申請調整為以電網企業、電力交易機構提供的數據為基礎,經審核后按月批量自動核發,實現當月電量次月核發綠證,核發時間縮短85%,大幅提升綠證核發質效。2024年全國核發綠證47.34億個,同比增長28.36倍,其中可交易綠證31.58億個。云南省、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等8省(區)綠證核發數量均超2億個。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累計核發綠證49.55億個,其中可交易綠證33.79億個。
三是綠證市場活力持續增強。在政策支持和市場機制雙重驅動下,以綠證為基礎的綠色電力消費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綠證市場活力持續增強,綠證交易規模、參與交易主體數量均取得顯著突破。2024年全國綠證交易規模實現翻兩番,交易綠證數量達4.46億個,其中綠證單獨交易2.77億個,以跨省交易為主;綠色電力交易綠證1.69億個,以省內交易為主。全國參與綠證交易的消費主體約5.9萬個,同比增長2.5倍,消費主體遍布包括香港、澳門、臺灣在內的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是綠證交易的主要地區,合計購買綠證數量超過全國的一半。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綠證累計交易5.53億個。
四是綠證應用需求不斷釋放。圍繞證明和核算綠色電力消費等功能,綠證應用場景得到不斷拓展,有力推動了綠色能源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證明綠色電力消費方面,很多大型活動、用能企業、公共機構、居民用戶均通過購買綠證實現綠色電力消費,杭州亞運會、上海進口博覽會,第十一屆全球湘商大會等均通過購買綠證、參與綠色電力交易等方式實現100%綠色用能,部分跨國企業、外向型企業等均將綠證作為企業產品或產業鏈綠色電力消費、報告碳足跡、完成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報告披露、自身踐行社會承諾的重要工具。居民綠色電力消費意識也在不斷地提升,2024年居民自主購買綠證近118萬個,綠色電力消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在核算綠色電力消費方面,各地積極落實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明確承擔消納責任權重的用能單位以持有綠證作為主要核算方式,加強綠證與能耗雙控、碳排放核算政策有效銜接,取得積極進展。山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福建省和廣東省等積極引導企業通過購買綠證綠電方式實施綠色電力消費替代;浙江省、山東省和廣東省等探索構建以用能預算為主線的工作體系,超出預算部分通過購買綠證綠電進行抵消;上海市、湖北省、北京市、深圳市和天津市等明確碳市場綠色電力碳排放核算方法,碳交易企業可選擇將外購綠色電力單獨核算碳排放。
五是綠證國際互認積極推進。綠證國際互認是實現“雙碳”目標、應對全球氣候治理的關鍵路徑,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綠證國際交流合作,利用多雙邊國際交流渠道,將綠證合作列為政府交流的重點議題,大力宣介中國綠證政策和應用實踐,政府層面議題交流不斷深入。鼓勵社會組織、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通過國際合作、學術交流、論壇展會等多種途徑,推動中國綠證在價值理念、政策取向以及碳排放核算方法等方面與國際綠證銜接,加快綠證國際互認進程。以開放合作態度深度參與綠證核發、交易等國際標準研究和制定,綠證國際標準制定取得突破,為綠證標準國際化作出積極貢獻。
六是綠證系統支撐保障有力。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集成綠證核發管理、交易調度支持和輔助支撐保障等核心功能,通過“一個賬戶、兩類數據、三個環節、四條專線”,以信息化方式支撐綠證核發交易高效運行。按照統一的編碼規則,為參與綠證核發交易主體建立唯一的綠證賬戶,打造綠證核發交易“權威底賬”;匯集電網企業、電力交易機構月度電量數據和發電企業填報數據兩類數據,形成數據互補、自動校驗、自動比對核發方式;貫通事前初核、事中比對、事后處理全流程,形成綠證核發監督閉環管理。通過4條數據專線與各交易平臺互聯互通,實現各平臺綠證交易全程協同。綠證全生命周期數據真實可信,防篡改、可追溯。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大國,并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證市場,深度融入國際綠色貿易體系,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中國智慧”。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持續做好綠證核發全覆蓋,高質量建設和發展綠證市場,強化綠證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綠證與國內外碳減排體系、國際組織相關倡議、有關國家綠色消費機制銜接,充分發揮綠證在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中的重要作用。”
在解答記者關于“綠證如何實現按月批量核發?分布式項目、常規水電項目綠證核發情況”時,陳濤坦言:“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依托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與北京、廣州、內蒙古電力交易中心和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相關信息系統銜接,強化數據互通和業務互聯,每月22日歸集電網企業、電力交易機構批量推送的綠證核發所需電量信息。若發電企業或項目業主自主上傳核發所需數據,系統將自動進行校核比對,無異議的,綠證將自動核發至發電企業或項目業主綠證賬戶中;存在異議的,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將組織國家能源局相關派出機構對異議數據進行核實處理。發電企業或項目業主未上傳數據的,直接以電網企業、電力交易機構提供的數據為基礎核發綠證。
分布式發電項目綠證核發方面。綠證核發全覆蓋政策實施以來,國家能源局始終積極推進分布式項目綠證核發,并取得積極進展。2024年全國分布式項目核發綠證5695萬個,同比增長27.80倍,涉及分布式項目6.46萬個,包括分散式風電核發綠證3364萬個,占比59.07%,涉及項目438個;分布式光伏核發綠證2331萬個,占比40.93%,涉及項目6.42萬個,其中對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電量核發綠證95萬個,涉及項目1212個。
常規水電項目綠證核發方面。2024年,我國正式對常規水電項目核發綠證,進一步拓展了綠證核發范圍。全年核發常規水電項目綠證15.78億個,占總核發量的33.73%,涉及項目6846個,其中對存量常規水電項目,核發綠證15.75億個,相應綠證隨電量直接無償劃轉。對2023年1月1日(含)以后新投產的完全市場化常規水電項目,核發綠證280萬個,該部分綠證可在綠證市場自由交易。
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按照試點先行、分步實施的原則,從分布式發電項目建檔立卡、電量計量、數據歸集、綠證核發和劃轉等五方面開展試點工作,總結形成適用于分布式發電項目的建檔立卡流程,研究明確分布式發電項目自發自用電量綠證核發管理規范,為分布式發電項目綠證核發全覆蓋奠定基礎。"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