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1-23 來源:光伏頭條
農光互補,是指在不改變土地性質情況下,立體綜合利用土地,上方光伏板發電,光伏板下兼顧農業生產的一種產業協同綠色發展的新模式。農光互補核心在于將光伏發電與農業生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緩解電站用地資源不足難題的同時增加光伏電站非發電收益。
農光互補形式一般包含光伏種植模式、光伏養殖模式、光伏水利模式等。
圖片來源:華為中國數字能源
農光互補國家政策演化
2017年之前
未提出“農光互補”。2015年9月,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委印發的《關于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地的意見》。文件規定:光伏、風力發電項目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地的,可按原地類認定,用地允許以租賃方式取得。對項目永久性建設用地部分,應依法按建設用地辦理手續。對建設占用農用地的,所有用地部分均按建設用地管理。
2017年至2021年
允許“農光互補”。2017年9月,原國土資源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支持光伏扶貧和規范光伏發電產業用地的意見》。文件規定:對于使用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布設光伏方陣的情形,應當從嚴提出要求,除樁基用地外,嚴禁硬化地面,破壞耕作層,嚴禁拋荒、撂荒。利用農用地布設的光伏方陣可不改變原用地性質;采用直埋電纜方式敷設的集電線路用地,實行與項目光伏方陣用地同樣的管理方式。
2021年至今
規范“農光互補”。2023年3月20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國家林草局辦公室、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印發《關于支持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規范用地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確:光伏方陣不得占用耕地,占用其他農用地的,盡量避免對生態和農業生產造成影響。
17省市農光互補相關政策
農光互補7大優勢
1、農光互補項目解決光伏用地難題。農光互補項目利用的是光伏支架間下部及陣列間嵌插種植農作物,并不單獨占用地面,也不會改變土地使用性質,因此能夠節約土地資源;
2、農光互補項目解決光伏消納難題。農光互補項目所發電力可以滿足農業種植以及農村需求,使電力就近消納,緩解地方電網接入壓力的同時,增加收益。
3、通過在光伏支架陣列間種植,能滿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種植有機農產品、名貴中藥材、苗木等各類高附加值作物。
4、農光互補著重把光伏和生態結合起來,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農林生態環境和生態農業經營模式,以最大限度利用資源,增加收益。
天合光能供應組件的日本農光互補項目
5、發電項目帶動,農民實現穩收增收。通過發展農光互補,農民收入得到增加。其中主營體現為土地租金收入、合作社入股分紅、個人勞務收入。
6、種植條件改善,農產品價值提升。農光互補項目,通過擴展土地利用空間,解決了工業經濟發展用地供給需求與人均土地偏少的常見矛盾。項目建成后,對水土保持、改善種植條件、提高當地農產品價值卓有成效。
隆基靈武228MW光伏電站
7、拓展地方稅源,光互補發電項目投產后,運營期間,電站每年需上繳地方稅費,25 年內連續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強了縣域經濟的持續發展能力。
農光互補項目風險
項目落地難
農光互補項目的落地難主要體現在土地獲取、規劃審批及利益協調等方面。首先,土地是農光互補項目的核心資源,但優質農業用地往往受到嚴格保護,限制了光伏電站的建設。
同時,土地流轉過程中涉及多方利益主體,包括農戶、村集體、地方政府等,利益協調難度大,導致項目推進緩慢。其次,項目規劃審批流程復雜,需要跨越多個部門,審批周期長,增加了項目的不確定性。
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對農光互補項目的認知不足,缺乏有效的推動機制,也影響了項目的落地實施。
陽光電源開發浙江龍游縣光伏小康55MW農光互補項目
政策界定風險
農光互補項目涉及農業用地與光伏發電的雙重屬性,政策界定上存在一定風險。一方面,不同地區對農光互補項目的政策支持力度不一,缺乏統一明確的標準和規定,導致項目在審批、建設、運營等環節面臨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政策調整也可能給項目帶來風險。
投資成本較高
農光互補項目的投入成本相對較高,主要體現在光伏設備采購、安裝、運維以及農業設施配套等方面。同時,光伏電站的建設需要專業團隊進行施工和調試,增加了人力成本。
此外,農業設施的配套建設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包括灌溉系統、溫控系統、種植基質等。高昂的投入成本使得農光互補項目的門檻較高,限制了其規模化發展。
標準缺失
目前,農光互補行業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和評價體系,導致項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缺乏標準使得項目質量參差不齊,部分項目存在設計不合理、施工不規范等問題,影響了項目的發電效率和農業生產效益。另一方面,缺乏評價體系使得項目效果難以量化評估,無法為政策制定和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標準缺失還可能導致市場競爭無序化,部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犧牲項目質量,損害了行業整體形象和發展前景。
央企是農光互補開發主力
光伏頭條(微信號:PV-2005)根據公開信息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有435個集中光伏EPC項目,合計容量83.37GW。其中農光互補類EPC項目48個,合計容量6.09GW,占集中式EPC項目的7%。
價格方面,以包含光伏組件等關鍵設備采購的大EPC為例,農光互補大EPC項目最低價為2.03元/W;最高價為4.97元/W;均價3.33元/W。相比普通的集中式大EPC項目,農光互補類EPC項目價格相對較高。
從投資開發業主方面來看,農光互補投資開發業主參與者眾多,但央國企依然是開發主體。其中,以國家電投、國家能源集團、華能、華電、大唐為代表的五大發電集團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光伏頭條(微信號:PV-2005)根據公開信息統計,今年前三季度,農光互補光伏EPC開發業主方面,大唐以1107MW排名第一,國家能源集團以870MW列第二,陽江市陽東區盛步發電科技有限公司則以550MW位居第三。此外,中核、華電、三峽、華能、華潤、中廣核等央企均有農光互補EPC項目定標。
從項目數量來看,大唐以9項目位居榜首,其項目覆蓋5個省份。其次為國家能源集團,8個項目分布7個省份。中核排名第三,5個項目分布于5個省份。
從農光互補EPC項目分布來看,廣東、陜西、湖北、寧夏、廣西等16個省市均有項目開發落地。其中尤以廣東最多,定標項目1521MW。
農光互補項目發展趨勢
農光互補作為現代農業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的典型模式,其發展趨勢呈現出積極向好的態勢:
政策區域規范化
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和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視,針對農光互補項目的政策環境正在逐步改善。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以及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明確了農光互補項目的用地管理、電價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的具體措施。
英利連南50兆瓦生態農光項目
認可程度加大
隨著農光互補項目的成功實踐和社會認知度的提高,其認可程度正在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戶開始認識到農光互補項目的多重效益,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綠色農業發展等。
投資逐步下降
隨著光伏技術進步,光伏產業鏈價格下降,農光互補項目的成本將逐步下降。此外,規模化效應以及地方政府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攤薄融資成本都有助于農光互補項目的推廣。
內容資料參考來源:能課堂、農業行業觀察
華為數字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綠能、陽光電源、英利能源等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