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0-26 來源:風電頭條
10月16-18日,一年一度的2024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4)在北京舉行,中天科技作為一家國際一流的海洋能源領域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在本次展會中,對深遠海風電場新一代施工重器以及風力發電系統用電纜產品進行了展示。
為進一步了解中天科技在本次展會帶來的產品,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微信號:wind-2005s)記者對中天科技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技術經理吳春寒、中天科技裝備電纜有限公司電纜技術總監徐鵬飛進行了采訪。
挺進“深遠海”
新一代施工重器亮相
早在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9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規劃提出,有序推進海上風電基地建設,開展深遠海海上風電規劃,完善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并積極推進深遠海海上風電降本增效,開展深遠海海上風電平價示范。因此,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近兩年來,深遠海風電的開發逐漸受到企業的重視。
為進一步順應深遠海風電發展,本次風能展,中天科技旗下中天科技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針對深遠海風電場工程推出了新一代施工重器,包括5000噸浮式起重船“中天39”、1600T自升式平臺“中天31”及“中天5”海纜敷設船。
據吳春寒介紹,5000噸浮式起重船“中天39”總長215米,型寬51.8米、型深19米,固定尾吊5000噸,全回轉3500噸,是國內海上風電綜合能力超強的大型起重船,專為深遠海打造,具備全天候施工能力。
5000噸浮式起重船“中天39”
“同時,該船憑借其先進的抗衡傾系統和調載能力、優秀的船舶穩性和耐波性能,以及高集成智能自動化管理系統,可進行海洋石油平臺安裝、跨海大型橋梁建設、海上風電基礎施工、大型模塊吊裝、沉船沉物打撈等。”吳春寒說道。
1600T自升式平臺“中天31”是國內超大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風機吊裝的大國重器,具備深遠海25MW+風電機組吊裝能力,同時具備自運自吊施工能力。其可變載荷、輔吊、拔樁等能力處于行業首列,可完美解決海上風電往深遠海發展面臨的深水、大涌浪、深入泥等挑戰。
1600T自升式平臺“中天31”
“中天5”海纜敷設船是中天科技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投資建成的第一艘工程船,采用DP2動力操作與錨泊雙系統,配備液壓可調水下泵埋設犁、載纜量6000噸電動轉盤,滿足國內外超高壓、大截面、長距離的深遠海、淺海海纜敷設作業要求。
深耕風電領域
打造大功率風電機組用電纜
為進一步深入風電產業發展,中天科技于2010年成立中天科技裝備電纜有限公司,向裝備用高端線纜發展。
據了解,中天科技裝備電纜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特種高端電纜領域的企業,從事于船舶及海工電纜、新能源電纜(風能電纜、光伏電纜)、軌道交通機車電纜、通信電源阻燃軟電纜和水密電纜等工業裝備用電線電纜的研發與生產。
“本次展會上,我們主要展示的風力發電系統用電纜產品包括葉片避雷用電纜、發電機繞組電纜、塔筒內敷設電纜、塔筒至箱變電纜、箱變至升壓站電纜等全規格及配套線束產品。可滿足抗扭轉、耐低溫、耐油污、耐鹽霧、耐海水腐蝕、防霉菌等特珠環境使用要求。”徐鵬飛介紹到。
風力發電系統用電纜產品
徐鵬飛繼續道:“隨著國家大力推動風電產業發展,作為配套行業之一,電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降本也越發迫切。推行"以鋁節銅"符合可持續性發展和建設節約性社會的要求。”
還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大功率風電機組,中天科技研發設計了35kV、66kV、110kV、132kV等中高壓電纜產品,電壓等級的逐步提升將進一步降低海上風電場造價,助力大功率風電機組運行。徐鵬飛表示,單機容量越大,風機出線電壓越來越高,對于深遠海風電來講,直流傳輸優勢越來越明顯。
談及未來風能電纜的發展趨勢,徐鵬飛表示,深遠海風電正逐步成為海上能源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布局方向,深遠海風力發電是必然趨勢。目前,針對深遠海風能電纜,公司35kV和66kV產品已經得到了批量應用。未來,隨著風電機組大型化,為順應超大功率風機的發展趨勢,電纜也將實現110kV、132kV的升級跨越。同時,瞄準海外市場,大力推進海外大功率風電項目的承接,提升兩海技術支持能力。
資源整合,抱團取暖
質量與效益并行
開發深遠海風力資源是海上風電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從近海走向深遠海并非易事。
吳春寒表示,目前國內已建成的海上風電項目僅有規劃的十分之一,未來發展,還需要很多先進的技術,以及施工裝備的落地。譬如,深遠海環境下的工程模擬,通過常規經驗判斷及技術人員的測算無法得到精準的數據,因此,我們需要開發人工智能機械。
在這方面,為了適應未來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的遞進,中天科技打造出一套適用于深遠海的高度精細化與智能化的技術管理平臺,同時加大深遠海專用裝備的開發投入。
其次,中天科技還在風電平價化背景下推出了全套的運營管理方針,與金風科技及海力風電展開戰略合作,打造出一條完整的海上風電產業鏈,優化資源的布局,并不斷向高度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踐行質量與效益并行的發展路線。
此外,吳春寒希望,風電行業能夠實現資源整合,也就是將風電行業產業鏈、大型裝備、核心技術高度自有化,并聯合上下游企業加快資源交互與整合,抱團取暖。同時,希望海上風電開發更加有序,國家能夠出面,幫助企業與海外市場的銜接,能夠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下,讓我們的風電裝備更豐富,產品效能更高級。
來源:風電頭條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