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3-02 來源:國際能源網/儲能頭條
??據國際能源網/儲能頭條統計,2024年2月份國家及地方共發布儲能相關政策53條!其中國家出臺政策7條,地方出臺政策46條。根據儲能政策的具體指向,地方政策中,儲能補貼政策6條、儲能規劃布局的政策6條、新能源配儲政策4條、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化相關政策9條、充換電及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4條、其他相關政策17條。
國家層面
在國家層面一共出臺了7項儲能相關政策。
其中,2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建立健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價格機制的通知》。通知自2024年3月1日起執行。
通知表示加強電力輔助服務市場與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等統籌銜接,科學確定輔助服務市場需求,合理設置有償輔助服務品種,規范輔助服務計價等市場規則。
調峰輔助服務方面,電力現貨市場將與調峰市場融合,電力現貨市場運行的區域,調峰市場不再運行。調峰服務價格上限原則上不高于當地平價新能源項目的上網電價。
調頻輔助服務方面,將推動按調頻里程計費的單一價格機制。調頻費用根據出清價格、調頻里程、性能系數三者乘積計算。原則上性能系數最大不超過2,調頻里程出清價格上限不超過15元/MW。
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
其中,在加強廢舊電池循環利用方面《意見》提出: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組織開展生產者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建立健全動力電池生態設計、碳足跡核算等標準體系;推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產品質量認證;開展清理廢舊動力電池“作坊式回收”聯合專項檢查行動;研究舊動力電池進口管理政策。
2月2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7年,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顯著提升,抽水蓄能電站投運規模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負荷的5%以上,保障新型儲能市場化發展的政策體系基本建成,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智能化調度體系逐步形成,支撐全國新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20%以上、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電力供需平衡和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地方層面
地方層面,廣東、浙江、安徽、山東、江蘇、四川、河南、江西、內蒙古、上海、福建、貴州、海南、河北、黑龍江、湖北、湖南、吉林、新疆、云南、重慶21個省市發布儲能相關政策56條。
在儲能補貼方面,上海發文對具有技術先進性和產業帶動性,并提供典型應用場景優質解決方案的新建用戶側儲能項目(項目應于2024年-2026年投產,裝機容量不低于1MWh,全容量放電時長不低于2h,年充放電次數不低于450次),按照項目裝機容量規模給予200元/千瓦時的獎勵支持,獎勵分3年進行發放,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浙江東陽對2024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期間,在東陽備案且通過驗收建成投運的用戶側儲能、分布式光儲、光儲充一體化等項目,儲能系統容量不低于200千瓦/400千瓦時,按照儲能設施裝機規模給予50元/千瓦一次性建設補貼,單個項目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10萬元。
廣東惠州惠陽區對新建成并網運營且裝機容量1兆瓦時及以上的工商業儲能項目,自并網投運次月起,區財政按照0.2元/千瓦的標準給予放電量補貼,補貼期不超過2年,單個項目累計補貼不超過30萬元。
在儲能規劃方面,重慶提出到2026年,用戶側儲能規模100萬千瓦/200萬千瓦時。
浙江杭州則明確2024年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儲能裝機100萬千瓦以上。
安徽要求到2027年,全市兆瓦級電化學儲能電站達到100個,總裝機規模達到150萬千瓦;集聚新型儲能產業鏈企業150家,營業收入達到1500億元以上,力爭新增儲能營收超五百億元企業1家、超百億元企業3家,爭創國家級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省創新平臺達到25個,力爭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3個。
在新能源配儲方面,山東指出,項目須承諾在2024年底或2025年底前全容量建成并網,項目及配套儲能設施未能按期并網的,將從名單中移出,同時增加項目所在地相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
上海市場化并網陸上風電和光伏電站項目由投資主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自建、購買儲能或調峰能力增加并網規模,按程序認定后由電網企業安排相應裝機并網。
江西鼓勵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通過儲能等手段提高調峰能力。在電網承載力評估等級為黃色、紅色的區域,可通過配建儲能(包括租用、異地配儲等模式)、集中匯流等措施提高電網承載力。
在電價與市場交易方面,四川提出燃煤火電、燃氣機組和獨立新型儲能調試運行期上網電量,按當月省內燃煤火電電能量(增量)中長期交易加權均價結算。發電機組和獨立新型儲能在進入商業運營時間點起,執行現行有關電價政策。
新疆要求擁有儲能設備的用戶應優化充放電策略,提高頂峰放電能力。有序用電方案涉及的用戶應按照調控指標,規范剛性執行。
云南則發文指出不斷健全“源網荷儲”電價體系,研究出臺新型儲能價格政策,結合實際動態調整分時電價政策。優化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市場化采購方式,完善代理購電清算制度。
充換電設施作為重要新能源基礎設施,其建設受到各地重視。廣東2024年全省計劃新建公共充電站1312座、公共充電樁66110個,計劃新建超級充電站386座、超級充電終端735個。
山東德州規劃到2026年,新能源汽車整車規模年產突破10萬輛,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公共、居民充電基礎設施分別達到6800臺和60000臺以上。
吉林要求2025年,全省計劃建成充電樁12萬個(含私人樁)以上,換電站200座以上,實現省內各市(州)城市交通圈充換電設施全覆蓋,高速公路服務區快速充電樁全覆蓋,城市公共領域各類停車場景充電設施全覆蓋,農村地區充電樁村村全覆蓋。
來源:國際能源網/儲能頭條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