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21 來源:國際能源網/氫能匯
氫燃料電池和氫內燃機都是使用氫能作為燃料,那么這兩者的區別到底在哪里?
首先來看氫燃料電池車型,其底盤結構和常見的電動卡車比較接近,同樣配置有電機、電控以及電池三電系統等部件,不過在這基礎上,氫燃料電池卡車還增加了燃料電池和儲氫罐等部件。
目前,氫燃料電池卡車現主要采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其中燃料電池相當于是一種能量轉化裝置,依靠氫燃料電池電堆中的氫氣與氧氣產生電化學反應,產生電能驅動。簡單來講,這類氫能源卡車就是通過氫氣和氧氣在燃料電池中產生電力來給電動機供電,從而推動卡車在路上行駛,有著比較高的能量轉換效率。
可以簡單地將氫燃料電池可以理解為“化學能發電機”!氫燃料電池是一種能量轉化裝置,它能夠將氫燃料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為電能,類似于電化學發電裝置,因此被稱為燃料電池。
其發出來的電能經控制器、逆變器等多組電器部件后,可直接驅動電機,為車輛提供行駛的動能。由于分解后的氫氣需要經過質子交換膜來不斷地產生電能,氫離子和電子到達陰極板之后并不會憑空消失,而是與氧原子重新結合為水,也就說,幾乎是零排放,零污染。
雖然氫燃料電池是目前主流的氫能技術路線之一,但其制造成本高昂,需要整體更新驅動系統。就拿氫燃料牽引車來說,動輒100-200萬的價格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求。因此,現階段氫燃料重卡只適用于部分特定場景,短時間內很難在商用車上實現全面普及。
其實氫能并非燃料電池的專屬,在內燃機領域早已開始將氫能作為燃料進行研發及應用。目前國內的一汽解放、濰柴、玉柴等企業已經上線了各自的氫內燃機產品,在滿足幾乎零碳排放標準的同時,還能實現更低的能耗,這種技術線路也是目前商用車向氫能化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氫內燃機車型底盤布局與傳統燃油車更為接近,只不過是對發動機與燃料噴射系統等部件進行了重新改造和匹配,把燃油變為了氫氣。
由于氫內燃機的主體結構與柴油機相差不大,因此兩者之間的零部件通用性極高。就以康明斯近期推出的燃料不限定(fuel-agnostic)平臺為例,氫內燃機與柴油機之間有高達80%的部件可以通用,更換發動機氣缸蓋以及燃料噴射系統以及發動機電腦板等部件,即可由柴油轉氫氣。
因此,氫內燃機技術線路不太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鏈條,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氫內燃機的技術與柴油機也比較接近,主流廠商都有足夠的技術積累的研發條件,能夠相對較快地進行普及和推廣。而對于用戶和車隊來說,用更加經濟的價格就能買到氫燃料卡車,可以在相對較短地運營里程內快速收回成本。
很明顯,氫內燃機采用的是傳統燃燒反應,而氫燃料電池采用的則是電化學反應,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氫內燃機的優勢在于與市場上保有量較大的柴油車有著較高的零部件通用性,可以在原有的內燃機工業體系上進行開發,其技術難度和成本都要比氫燃料電池更有優勢,同時還繼承了柴油發動機可靠耐用的出色表現,有著良好的燃料適應能力。
并且在后期維修保養方面,也有更加成熟的服務技術體系來保障用戶正常運營,同時還具備滿足更高排放法規的潛力,有利于相關政策環保要求。在新能源趨勢下,傳統車企、發動機企業想要實現快速轉型,除了在純電動方面大做文章之外,氫內燃機無疑成為了當下最佳選擇。
而氫燃料電池技術線路由于需要更新整套驅動系統,并且在燃料電池堆中需要貴金屬催化劑,因此整車無論是技術門檻還是制造成本,都要比氫內燃機更難、更貴。不過氫燃料電池的整體能量利用率比氫內燃機更加高效,如果用戶是長途干線運輸場景的話,且具備足夠高的出勤率,那么長期運營成本仍然會比氫內燃機更低。
目前來看,無論是氫燃料電池還是氫內燃機技術路線,想要實現全面普及和商業化推廣,現階段面臨最大的難題還是在制氫、儲氫、運氫以及建設加氫站等配套基礎設施上,一個是安全問題,另一個則是高昂的建造費用。只有建設好完善的基礎設施,才有可能降低氫能產業鏈各環節里的費用成本,從而讓氫能商用車實現進一步跨越。
來源:卡車之家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