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1-26 來源:光伏頭條
關鍵詞: 中國光伏產業論壇 晉能科技 碳中和 李俊峰 楊立友
一位是能源領域的老將,從1987年開始進入IPCC領域的他對能源結構調整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規則和方法了然于胸;一位是海外學成歸來的博士、能源技術專家,以石油公司為起點大膽擁抱新能源。
高端說現場
11月15日,由國際能源網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光伏產業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上高端說環節,兩位能源人講述了各自在能源領域從業經歷的點點滴滴和心路歷程。不同年齡的兩位能源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為中國能源轉型再奮斗40年!
李俊峰:實現碳中和要知行合一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首任主任 李俊峰
李俊峰作為長期以來在能源、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深耕幾十年的專家,他從頭到尾給人們介紹了世界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歷史和坎坷經歷。
李俊峰介紹道:“科學家們對于全球工業化的發展給世界環境帶來了變化作出判斷,說明其已經超出了自然、歷史上變化的幅度,這種變化有可能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水循環系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正是這種判斷促成1992年《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提到的,締約各國要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后來在1997年,《京東議定書》簽訂成功,要求發展中國家在得到發達國家切實的額外的技術和資本援助之后,在不影響自己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實現自愿減排。
這就是全球為應對氣候變化達成初步意見的開始。據李俊峰介紹,當時發達國家用占比20%的人口排放了超80%的二氧化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不斷談判和博弈過程中最后簽署了2015年的《巴黎協定》。
李俊峰說:“人類要為本世紀末控制的溫升變化幅度不超過2度,并為實現1.5度而努力。把碳中和的目標提出來了,我們好多人認為碳中和是突然間提出來的,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在1992年就提出來了,2015年是提出具體的實現目標,并且做出規劃,全球大體上二氧化碳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溫室氣體在2075年左右實現碳中和,就是這么一個目標,中國選了2060年這樣一個中位數。”
中國在實現二氧化碳減排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李俊峰認為“十四五”對于可在生能源發展是一個新的機遇期。他分析說:“減排問題上大家會逐步形成共識。‘十四五’將重新定一個調子,說得很清楚,對于可再生能源行業來說還是一個發展機遇期,但是有很多變數,唯一有一個沒變的就是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如何實現碳減排,保持環境氣候變化在人類可接受的范圍內,讓李俊峰此前很傷腦筋。他感嘆道:“我們80年代在做研究的時候,是找不到解決方案的。但是過了30年之后我們有了解決方案,就是低碳技術的發展。那個時候提出一個思想,就是‘告別資源依賴、走向技術依賴’,技術依賴就是我們現在所有的低碳技術,現如今,這個技術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人類的預想。所以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李俊峰強調:“過去十年里面,也就是2010年的時候我們GDP的單位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現在過了十年之后我們的單位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如果我們再降低到和世界平均水平一致的時候,就意味著可以減少50%的能源消耗。”
從我國用十多年的時間在二氧化碳減排方面取得的成績去測算未來我國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李俊峰篤定地說:“我們在2007年和杜祥琬院士做《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若干問題研究》的時候,回過頭來看這13年的努力,那個時候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不到0.5%,現在上升到10%,如果我們繼續努力,按照知行合一的方式做下去、堅定不移的做下去,我們就會取得特別好的結果!”
想聽想看李主任關于能源“兩個目標”的詳細論述,請看公眾號“國際能源網”今日之頭條!
楊立友:光伏平價上網是一個神圣的目標
晉能清潔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總經理 楊立友
楊立友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是1978年恢復高考后第一批步入大學校門的幸運兒。雖然他看起來非常年輕,但實際上楊立友已經在光伏行業深耕了三十五年的時間。
楊立友頗為感慨地說:“我去美國時還是一個非常懵懂的大學畢業生,去了世界第一發達的美國,看到了眼花繚亂的科技行業,很困惑的一個問題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進入光伏行業實屬偶然。
談起這段經歷,楊立友仿佛回到了過去,在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從事太陽能技術研究的時候。人們理解不了石油公司為什么會設置研究太陽能的部門。楊立友解釋說:“幾次光伏領域大的技術研發推動都是跟石油危機有關,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然后到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再后來是1990年,發生過三次大的石油危機。當時我們分析的是石油還有50年的使用期,煤炭還有200年,過了這個時間以后人類的用能怎么辦?人類就不要生存了嗎?可以說能源的稀缺當時是研究太陽能技術的主要的驅動因素。”
楊立友回顧在國外研究太陽能技術的一些經歷時,感慨良多,他認為當時他是非常幸運的,可以和世界上頂級的太陽能專家們一起去研究太陽能,而且這些人很專注,也非常篤定地相信太陽能發展的未來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楊立友說:“當時他們做了一些大的計算,全球太陽能的資源是極其豐富的,地球上只要有1%的地球的表面積能夠拿出來開發太陽能,就已經足夠全球的使用。在這樣的信念支撐下,帶著我們為光伏平價上網不斷去努力。30年前,以當時的光伏技術可以說離平價上網非常遙遠,我們都非常樂觀,把實現光伏平價上網作為一個神圣的目標去一點點努力。”
談到光伏產業的蓬勃發展,楊立友認為是有一件事作為開端的。楊立友提到:“德國在2000年首次提出了《可再生能源法》(也叫《上網電價法》),當時我記得非常清楚,在2006年歐洲光伏大會上,全體科學家起立,為一個德國的綠黨的議員起立致敬,就是他一個人推動了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法》的生效,這個我認為是光伏爆發的一個重要的起點,這也是一個‘蝴蝶效應’,德國的一個‘小蝴蝶’傳到了全球,特別是傳到了中國。”
而說到我國光伏產業的蓬勃發展,楊立友認為這與中國光伏制造業的努力分不開的,可以說光伏制造業的發展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進步。
此外,楊立友認為光伏在經歷了幾次生死考驗,最終能度過危機,離不開國家支持,離不開政府有關部門支持。
2006年楊立友回國繼續推動光伏事業的發展,參與創立正泰集團和晉能新能源公司后,他對國內光伏事業的發展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楊立友強調:“我們的技術進步其實永遠是推動產業,特別是光伏產業的發展的根本的動力,一個永遠不變的真理就是光伏產業的技術迭代還會發展非常多年,所以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去做!”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