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全球碳排放
攜手推進碳中和!共創人類可持續的未來! …
國際能源署(IEA)3月2日發布《全球能源回顧: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報告說,過去一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8%,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年度降幅。根 …
3月2日, 據消息,國際能源署(IEA)周二表示,今年全球碳排放量將進一步上升。去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放緩了經濟活動,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減少5.8%,但在去年底時開始反彈。報道稱,去年12月全球碳 …
Grist網站發表署名Shannon Osaka的文章,題目是After a century of growth, have carbon emissions reached their peak?(經過一個世紀的增長,全球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了嗎?)。在3月下旬,由于C …
經過一個世紀的增長,全球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了嗎?在3月下旬,由于COVID-19病毒,世界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發現自己處于某種形式的居家隔離之下。結果是戲劇性的:幾乎一夜之間,擁擠的交通讓 …
根據Carbon Brief報道,由國際科學家組成的全球氣候變化計劃(GCP)在《地球系統科學數據》(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雜志上發表研究報告,使用了4種不同的方法來評估2020年全球排放量。結 …
據CNBC報道,10日發表在《地球系統科學數據》雜志上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約24億噸,較2019年下降7%,為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其中,美國的碳排放降幅最大,為12%,其次是 …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工業革命之前排放量非常低。直到20世紀中葉,排放量的增長仍然相對緩慢。根據牛津大學的匯總統計,19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僅超過50億噸,與美國目前的排放總量相當。到1990 …
據外媒報道,梅賽德斯奔馳、微軟、耐克、星巴克、聯合利華、法國食品集團Danone、頂級航運集裝箱企業A.P. Moller - Maersk A/S、印度科技企業Wipro,以及巴西化妝品制造商NaturaCo等來自不同行 …
據國際公益組織“全球碳項目”最新預測,隨著因新冠肺炎病毒而造成的封鎖解除,溫室氣體排放量正逐步回升。中國的碳排放量已恢復到了2019年的水平,這與今年早些時候相比是一個急劇的逆轉,那時 …
數據顯示,新冠疫情讓全球碳排放量“歷史性下降”,但縱觀歷史,經濟復蘇帶來的報復性反彈幾乎不可避免。在《復仇者聯盟》里,滅霸打了個響指,地球上的半數人類頃刻消失。如果這事真的發生,對 …
自然科研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氣候科學研究論文稱,由于政府采取防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傳播的政策,截至2020年4月初,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比2019年的平均水平下 …
世界氣象組織(WMO)負責人4月22日表示,預計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疫情,將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多達6%,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降幅。WMO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在日內 …
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由于新冠病毒大流行,今年全球碳排放預計將下降6%,這將成為二戰以來年均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一次下降。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Petteri Taalas表示,這對環境來說是“短期” …
著名媒體發表署名Shannon Osaka的文章,題目是Coronavirus: The worst way to drive down emissions(冠狀病毒:最糟糕的減排方式)。 冠狀病毒在全球迅速蔓延已經感染了全球9萬多人,引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全球碳排放量在經歷了當前十年的初期穩步下降之后,從2017年開始回升。全球碳排放量在2017年增加了1%,在2018年又增加了2%。這一 …
據英國《衛報》報道,如果按照碳排放的累計總量(自1965年起計算),那么排放量(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最多的20家公司是: 1)沙特阿美(占4.38%)、 2)雪佛龍(3.20%)、 3)俄 …
日前,國際能源署(IEA)發布最新報告稱,受能源需求激增和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達到330億噸。 IEA指出,由于全球經濟強勁以及世界某些地區供暖和 …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18年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達到331億噸,比2017年增長1.7%.碳排放的反彈源于能源消費的增長,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比2017年增長2.3%,是2010年以來平均增長 …
日前,國際能源署(IEA)發布最新報告稱,受能源需求激增和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達到330億噸。IEA指出,由于全球經濟強勁以及世界某些地區供暖和制冷需求 …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報告咨詢| 服務條款| 版權聲明|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國際能源網——專業的能源產業價值鏈服務平臺
京ICP備14050515號? 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京B2-20210837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39339號
Copyright 2005-2025?in-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