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11 來源:國際能源網編譯
由于國內電池制造能力不足,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和資金改革將提高儲能價格并打擊短期儲能項目部署。
近日,美國能源行業受到一系列進口關稅的沖擊,可能會影響其增長。
預計本月將對某些中國零部件征收新的反補貼和反傾銷稅做出初步裁定,此外,特朗普總統還決定自3月4日起將對中國的關稅再提高10%,自他第二任期開始以來,關稅已達到20%。此前,拜登政府決定自2026年1月起將對中國鋰電池的關稅從7.5%提高到25%。
除此之外,特朗普對聯邦資金和行政命令的審查,將能源重點轉向石油、天然氣和能源安全,可能會對儲能開發商產生影響。
綜合來看,在2024年儲能安裝量大幅上升之后,政策阻力將抑制美國儲能的增長。
WoodMackenzie預測,2025年至2028年間,每年儲能安裝量將增長10%,而2024年的增長率為25%,因為“早期開發限制”將繼續存在,且關稅將對項目產生影響。太陽能儲能項目以及獨立設施推動了電池的增長。
法國電力公司戰略采購高級總監布萊恩·佩澤蒂表示,最近的關稅公告和行政命令“給整個價值鏈中正在開發的項目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圖表:2024年第三季度與2023年第三季度美國儲能安裝量
來源:WoodMackenzie
雖然許多儲能開發商正在實現供應鏈多元化,并尋求采購美國制造的零部件,但因美國本土制造能力有限。
根據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和國際能源署(IEA)分別發布的數據,到2023年,美國鋰離子電池制造能力將達到60GWh,可用于所有應用,而電動汽車的需求超過了這一水平。
佩澤蒂表示,進口關稅將推高開發商的設備價格以及承購商的儲能價格。去年,2023年第三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期間,電網規模電池系統的平均價格下跌了17%,從1,274美元/千瓦跌至1,062美元/千瓦。
他指出,所有項目都將受到關稅的影響,“因為不存在可以從美國采購所有組件和零件的儲能系統”。
價格影響
去年12月,美國活性陽極材料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DOC)提交了一份申請,準備對用于電池儲能技術的中國進口活性陽極材料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AD/CVD)。
有人提議征收高達920%的關稅,但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更有可能征收150%的關稅。美國商務部的初步反補貼裁決將于3月12日公布,反傾銷裁決將于5月26日公布。
伍德麥肯茲全球存儲主管艾莉森韋斯表示,150%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加上最新對中國產品征收的10%的關稅,將導致儲能系統成本增加約5%。
她表示,這“不會對項目部署產生巨大影響”,但邊緣項目可能會受到影響。
地圖:美國2025年計劃發電量
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署(EIA)
特朗普政府正在審查聯邦資金計劃,任何取消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規定的稅收抵免都將進一步影響清潔能源的部署。《通脹法案》引入了一系列稅收抵免,包括國內制造業稅收抵免和使用國內產品的10%稅收抵免附加值。
WoodMackenzie在報告中表示,如果特朗普保留稅收抵免,美國制造的儲能系統將比中國進口的更便宜。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系統仍將依賴一些進口材料或部件。
稅收抵免旨在提高當地的制造能力,但需要時間來建立足夠的產能來滿足需求。
最新的進口關稅將增加對國內投入品的需求,并推高這些投入品的價格。根據2024年底的數據,Engie已經與國內供應商合作建立了陸上供應鏈,并運營著超過1.8吉瓦的美國電池儲能項目。
供應風險
韋斯表示,能源存儲行業也受到變壓器和開關設備等中壓設備短缺的影響,一些設備的等待時間從幾周延長到幾年。
預計在2025-2026年完工的項目最容易受到供應問題的影響,“因為時間緊迫會增加延誤的可能性”,制造商天合光能美國公司總裁Steven Zhu表示。預計在此之后完工的項目將有更多時間進行適應。
Steven Zhu指出,采購靈活性有限的大型多吉瓦項目組合“更容易受到供應鏈中斷的影響”。
Steven Zhu表示,開發商正在采用各種策略來降低供應風險,包括使用本地制造商、實現供應鏈多樣化以及擴大零部件庫存以滿足即時需求。
此外,今年1月的一場火災也可能影響項目的許可,這場火災燒毀了Vistra Energy位于加州的750MW Moss Landing儲能項目的一個300MW電池陣列。這些電池由LG Energy Solution提供,火災原因仍在調查中。
盡管特朗普去年11月當選總統后對聯邦政府的改組給清潔能源行業帶來了不確定性,但Engie預計“政府機構的正常秩序將恢復,其工作方向也將繼續。
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將需要包括清潔能源和儲能在內的“全覆蓋”戰略,而電池儲能系統的安裝則支持“能源主導地位”,這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目標之一。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財經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財經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財經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