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6-21 來源:國際能源網
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 (IEEFA) 的最新研究表明,從本世紀末開始,新興經濟體中 800 多個燃煤發電廠可以被太陽能發電取代,且利潤豐厚。這一發現既令人驚訝,又充滿希望,因為長期以來,這種轉型缺乏可負擔性一直是世界實現 1.5oC 全球變暖上限的主要障礙之一。
逐步淘汰煤炭是應對氣候變化最關鍵、最緊迫的措施之一。盡管煤炭轉型被廣泛視為國際優先事項,但目前運營的燃煤電廠中只有十分之一將在 2030 年前退役。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發展中國家往往無法承擔這樣的轉型,而且還有其他更緊迫的政治和經濟優先事項。
目前,煤炭占全球電力供應的 35%。在許多新興經濟體試圖擴大電網之際,煤炭是許多國家可靠且經濟實惠的重要來源。全球仍有約 7.74 億人沒有電力,許多發展中國家將煤炭視為填補這一缺口的關鍵資源。“如果沒有煤炭這一主要能源,發展中國家幾乎不可能顯著改善其生活質量,”媒體Politico 最近報道稱。
然而,發展中國家也是氣候變化的最大受害者。這是一個殘酷的諷刺——全球發達國家因先發展中國家而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繁榮。這些發展中國家要實現跳過化石燃料消費,直接進入清潔能源,這并不容易。
雖然將 800 座燃煤電廠改造成清潔能源電廠并實現盈利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極具前景的一步,但與發展中國家為實現全球氣候目標而需要的大規模轉型相比,這只是杯水車薪。
IEEFA 確定的 800 座電廠中,大多數已有 30 多年的歷史,因此基本上沒有債務,也不再需要履行冗長且具有約束力的購電協議。再加上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的利潤差距不斷擴大,這意味著這些電廠可以在獲得經濟收益的同時完成退役和轉型。
然而,這些條件只適用于全球極少數燃煤電廠。尋找替代方式為新燃煤電廠的退役和綠色化提供資金對于實現氣候目標至關重要,同時又不損害能源安全、經濟增長和人類發展。富裕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承諾幫助貧窮國家資助其清潔能源轉型,這一動態被稱為“氣候融資”。但他們從未兌現這些承諾,新興經濟體一直在尋找其他選擇。
太陽能的盈利能力取得了如此可觀的進步,以至于一些煤電廠現在僅從盈利角度來看就值得關閉,這一事實令人鼓舞。但僅憑這一點還不足以讓煤炭陷入衰落。一致的政策和擴大對氣候融資渠道才是擺脫煤炭的實現轉型的關鍵。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財經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財經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財經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