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8 來源: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
近日,由能投股份及其所屬會澤云能投、紅河云能投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參與編制的《高原風電場技術監督工作評價規范》(DB53/T 1350-2025)和《高原風電場35 kV集電線路防雷技術要求》(DB53/T 1349-2025)兩項地方標準,由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布。標志著云南省在高原風電領域標準化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這兩項標準由云南省電力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YNTC09)歸口,將于今年4月8日起正式實施。
深耕標準創新,引領行業標桿
云南省地處低緯高原,雷電活動頻繁且強度大,年平均雷暴日數達60-80天,部分地區超過90天,雨季雷電占比超全年80%。復雜地形與局地強對流天氣進一步加劇了雷電對風電場的威脅,導致集電線路跳閘頻發、設備損壞及運維成本攀升。能投股份依托多年高原風電運維經驗,聯合華能新能源、中廣核新能源、國家電投等14家單位,針對性編制《高原風電場35 kV集電線路防雷技術要求》。該標準首次系統規范了防雷裝置選型、安裝位置、接地電阻等關鍵參數,結合云南雷電高發特點優化設計,可顯著降低雷擊事故率,提升電網穩定性。
作為云南省能源標準化建設的核心力量,能投股份始終以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高度重視高原風電場技術監督工作,聯合中廣核新能源、電科院、昆明理工大學等7家單位,編制了《高原風電場技術監督工作評價規范》。該規范的制定和實施,對于保障高原地區風電場的建設質量、運行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攜手生態伙伴,共筑綠色未來
能投股份長期致力于高原復雜環境下的能源技術創新,主導或參與多項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制定,以“標準+技術”雙輪驅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此次參與編制兩項標準,不僅彰顯了公司在高原風電領域的技術積淀與話語權,更通過差異化防雷服務方案,為省內風電場減少雷擊跳閘率、保障安全生產提供了堅實支撐。云南能投將以標準發布為契機,深化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同時,公司將持續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的制修訂,為全國高原地區新能源開發貢獻“云南經驗”。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