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02 來源:氫能匯
今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2025 年作為 “十四五” 規劃收官與 “十五五” 規劃編制謀劃之年,兩會政策制定備受矚目。從地方兩會及前期政策導向來看,將更注重精準與可操作性。今年的“兩會”氫能領域可能會有哪些議題被關注呢?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強的議題最先被媒體挖掘出來。氫能匯(微信公眾號:h2-2005)獲悉,張國強從五方面提出可持續發展氫能產業的建議:
加大產業鏈民營企業融資發展支持力度;
完善獎補資金發放機制,及時發放獎補資金;
打造低成本氫氣供應保障,支撐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
開展氫能高速及其它交通運輸領域示范應用;
推進氫能在工業及電力等領域的多元化示范應用。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濟萍也圍繞氫能提出議案。
圖片來源:中天科技
薛濟萍認為,當前,氫能產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一方面,氫能相關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足,氫能的標準體系建設尚不健全,從而引發市場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綠氫制造成本仍居高不下,市場需求不足,接受度低。因此,為進一步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作以下建議。
一、盡快出臺銜接政策。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于2025年年底即將期滿,而氫能發展仍處于發展初期,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制定并出臺銜接政策,以確保產業持續穩定發展。例如,可以延續或優化現有的“以獎代補”政策,根據產業發展實際情況,調整獎勵標準和條件,鼓勵更多城市和企業參與到燃料電池汽車的示范應用中,進一步加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生產以及加氫基礎設施的建設。
二、對源頭制氫進行適當補貼。影響綠氫成本高的因素主要為電價和生產設備。隨著行業競爭和技術進步,電解槽、儲運等關鍵設備成本逐年降低,為未來綠氫替代傳統能源提供了可能性;現階段政府可以出臺補貼政策,重點向制氫端傾斜,直接對綠氫生產企業進行成本補貼,則會成為降低綠氫生產成本的關鍵。如按生產量給予財政補貼,為綠氫在交通、電力、工業等領域的市場推廣提供保障。
三、加強技術研發支持。近年,國內氫能技術進步迅速,但技術研發投入比例仍低于國際水平,如燃料電池的壽命和功率密度,儲氫瓶碳纖維的國產化,液氫裝備技術等與國外先進技術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對氫能領域的科技投入。通過政策支持,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聯合攻關,創新組織模式,促進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快氫能領域“卡脖子”技術及裝備的突破與應用。
根據兩份議題的核心內容推測,今年兩會關于氫能如何發展的議題在政策支持方面可能是一個重點。
政策支持不僅體現在資金上支持氫能產業發展,還可能體現在如何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在技術創新方面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尤其是綠氫制備補貼方面。
另一個領域,儲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可能也是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集中議題的區域,比如完善氫能儲運設施領域的標準體系,加大氫能和其他能源類型的協同發展,應該也是很多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范疇。
此外,推進氫能在冶金、交通、電力、儲能等領域的應用可能也是議題的重點。
素材來源:中天科技、億華通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