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1-01 來源:TrendForce集邦
近年來,產業界對固態電池應用的追求與期盼加速了這項技術的商業化進程。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調查,豐田、日產、三星SDI等全球制造商已開始試制全固態電池,隨著業者競相量產,預估產量可于2027年前達GWh (吉瓦時)水平。
固態電池有望提高電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但仍面臨生產成本高、工藝復雜以及缺乏完整供應鏈等挑戰。目前,半固態電池在電動車的裝車量已達GWh等級,電芯能量密度為300-360Wh/kg。由于制造規模小,加上制造工藝未完全成熟,半固態電池量產初期的電芯價格高于1元人民幣/Wh。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期,隨制造規模擴大和技術成熟度提升,半固態電池綜合成本可望于2035年降至0.4元人民幣/Wh以下。
全固態電池正從樣品電芯進入工程化,同樣將面臨量產初期成本高而墊高產品價格的問題。預估2030年后當全固態電池應用規模大于10GWh,電芯價格將降至1元人民幣/Wh左右;2035年經過市場大規模快速推廣,電芯價格將有機會降至0.6-0.7元人民幣/Wh。
多家制造商積極研發硫化物固態電池技術
分析不同的固態電解質技術路線,聚合物路線相對成熟且有成本優勢,如PEO基聚合物鋰金屬固態電池已在歐洲地區實現商業化。然而,聚合物電解質仍需尋求電化學窗口更寬、離子電導率更高的復合材料,才能擴大商業化推廣。
氧化物路線穩定性佳,成本居中,但加工難度大,并存在固態電解質與正負極活性材料“固固”界面接觸不良,導致電池內阻偏高的問題。至于硫化物路線固態電池,由于其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最接近且可望超越液態電解質,綜合性能潛力大,豐田、三星SDI、LGES、SK On、CATL、比亞迪等多家企業皆投入發展。然而,目前硫化物路線成本偏高,且空氣穩定性差、對水分非常敏感,因此對電池制造的環境要求嚴格,生產流程難度高。固態電池技術發展前景謹慎且樂觀,雖然現階段充放電倍率和循環壽命等關鍵性能指標未達到商業化標準,成本尚難與液態鋰電池競爭,但在各國政策大力支持下,固態電池成本將隨著生產規模擴大而顯著改善。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