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6-08 來源:國際能源網/充換電頭條
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6.07%;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859.6萬臺,車樁比大約2.37:1。
此前工信部計劃2025年實現車樁比2:1,2030年實現車樁比1:1,這一結果顯示充電樁產業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景一片大好,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新基建”的一環,很多人看到了它的發展前景,都想來分這一杯羹,但是卻不清楚充電樁行業到底是如何賺錢的?
本文總結了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的十種盈利方式與運營“避坑”指南,以供大家參考。
充電站運營十大盈利模式
根據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獎勵政策及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各省區市要獲得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獎補資金,需達到一定的推廣規模。截止到目前,國各地已經陸續出臺了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實施規劃的補貼政策,覆蓋了全國多個省市。
充電站未來的方向一定是儲能相關。比如,通過光伏發電的形式,買到更低價的電,這樣在同等市場條件下,成本就會更加具有優勢。目前的充電站行業,還不存在太明顯的行業壁壘,用戶一定是跟著場站走。
試想一下,如果成千上萬的充電樁立在大街小巷,精明的廣告商哪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這對充電企業來說還真是筆不錯的收入。但是充電站的廣告投放還是要考慮到是否精準、是否會引起充電客戶反感等因素,不過仍可視為一種可觀的盈利方式。
通過開發自己的掃碼充電平臺或小程序,這個難度比較大,但是回報也是相當可觀。
助洗車服務。此外,還可以在充電站場地內開店鋪或自助售貨機,通過銷售商品來賺取利潤。不過這需要重新投入一部分資產用于開店所需的成本,適當考慮充電人員的購買需求,還需要一定的人力來支持等等。不過一旦零售服務的業態打通,效果也是十分可觀。也可以開展其他設備的充電和用電增值服務。
充電汽車的車主也許距離目的地還有一段距離,也許他們所在的工作單位沒有充電樁,那么充電樁運營商可以為車主解決最后幾公里的問題。通過向電動汽車車主租賃電動滑板車、自行車、平衡車等交通工具,既可以方便車主來回,同時自身也能實現收益。
目前許多大城市都面臨著車位緊張的問題,停車難成為普遍的問題。充電站如果有足夠的場地,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新能源車庫,這樣既可以讓已有的充電樁充分使用,還可以解決一部分的停車問題。
目前社會公用充電站多數建設在公用停車位上,充電分快慢兩種,充電時間1~6小時不等。等候時間長使得一些車主望而卻步。建立充電站,增加便利店,小型娛樂設施或無線網絡等服務,使之更加人性、多樣化來提高充電樁的利用率。
充電網絡是所有盈利模式的基礎,不依賴收取服務費來盈利,以充電網絡作為入口打造充電、銷售、租賃,4S增值服務;開展多項附加業務,實現充電網、車聯網、互聯網的三網融合,使價值和利潤得到最大化。
充電站運營“避坑”指南
充電站投建運營時有哪些“坑”
部分運營者反應,自己在選址前沒有實地考察,選擇的地址偏僻,甚至沒有標識牌,導航不易找到,人流量和車流量也不多,還不時有油車占位,這樣從開始的選址環節就入了“坑”,導致了后續的運營困難重重。
部分運營者只一味地投資建站,卻在忽視了很多細節,特別是充電設備的各種安全問題,例如沒有裝雨棚等做出防雨防水的措施,導致充電樁一遇到雨水就變成“僵尸樁”。還有的充電樁站充電設備老舊,充電速度慢,經常容易壞,充電樁車位少。這樣用戶難免會心生芥蒂,自然而然就很難繼續來充電了。
充電樁站運營者在運營時不注重相關的配套服務設施,再次入“坑"。例如,車主在等候充電時往往需要一段時間,但是充電樁站的周邊沒有洗手間,沒有餐飲或者休閑娛樂的地方,在充電完成后沒有洗車服務,充電的場地停車收費,充電樁站環境混亂、車輛排列混亂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車主充電時的心情,久而久之也很難俘獲車主的芳心。
充電站投建運營如何“避坑”
運營者要嚴格把控充電樁站的充電設備,盡量選擇靠譜的充電樁,可以選擇國內外知名的充電樁品牌,從源頭把控好充電樁的質量問題。除了考慮質量問題,還需要考慮充電樁的安全問題。例如,給充電樁安裝雨棚,做到防雨水,做好相關的應急備案等等,嚴格把控充電樁站的安全。
選址投建完成后,如何宣傳自家的充電樁站,在周邊車主中打出知名度也很重要。例如,充電樁運營者可以和車主App、地圖導航App等互聯互通,也可以通過開業營銷活動,來吸引周邊車主的關注。
有運營者曾向充換電研究院表達他的觀點:“建樁,不運營不行,現在要保證建一個站,就盡可能盈利一個站。”可見,后期的運營也很大程度地影響到了充電樁的生意好壞。充電樁站的運營需要盡可能的保持用戶的粘性,做好后期的運營工作。例如,提供省心的掃碼支付體驗,定期發放優惠券、進行抽獎、發放精美禮品,建立并用心維護用戶粉絲群等,來增強用戶的粘性,獲得更多更長久的用戶。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