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09 來源:國際能源網微信公眾號
4月,全國出臺的能源電力相關的政策合計59條,其中國家層面有9條,地方層面有50條。4月能源電力相關政策整體看,可以用“除舊布新”四個字來形容。國家層面9條政策中,有2條涉及地方電力市場,有3條涉及電網安全和退出機制,涉及規劃目標的2條,其余兩條一條涉及過期政策廢止,另一條涉及能源資源計量服務。
在地方政策方面,全國有北京、上海、浙江、云南、甘肅、寧夏、廣東、廣西、山東、河南、山西等22省出臺了能源電力相關政策,其中電力市場相關的政策有6條,碳達峰相關政策有9條,“十四五”規劃相關的政策也有9條。
國家政策開啟退出機制
能源行業作為政策依存度較高的行業,各類紛繁復雜的政策一直以來對行業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月份出臺的國家政策有兩項非常引入矚目,一個是《國家能源局公告 2023年第2號文件》,提出廢止國家能源局規范性文件(37件),廢止原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規范性文件(14件)。
另一個則是《發電機組進入及退出商業運營辦法(征求意見稿)》,這兩條政策一個是將不符合當下能源環境的政策進行廢除,一個是不符合當前商業運營條件的發電機組的退出。
這兩項政策的發布,給數量龐大的能源政策做了非常必要的“減法”,也給污染嚴重,虧損嚴重的發電設備規范化進入和退出提供了政策依據。
索要政策文件,請轉發此條文章到朋友圈,截圖發送微信公眾號(微信號:inencom)后臺。同時,留聯系人信息:單位名稱、姓名、手機、郵箱,我們上班登記后,會統一發送郵箱。感謝您的關注與配合!
PS:聯系人信息不全,將無法完成登記。
電力市場側重需求側
電力市場相關的政策,4月發布了6條,四川、寧夏、新疆三個西部省區本月集中發布電力市場相關政策,意味著全國電力市場的構建已經從東南沿海向西部內陸逐步鋪開。而且需求側響應相關的政策也有三地發布。
說明此前電力市場相關政策一直停留在電源端和電網端,在用戶端并沒有布局。而對于電網平穩運行來說,用電的需求側是調節電網平衡的重要環節,不可或缺,之前因為缺少讓需求側參與電網調節的政策措施,因此電網的調節難度非常大。
而多地出臺需求側響應參與電力市場的規則,給需求側充分的空間參與市場調節,需求側也可以根據市場變化,選擇有利于自己的用電方式。這對于維護電網穩定非常重要。
索要政策文件,請轉發此條文章到朋友圈,截圖發送微信公眾號(微信號:inencom)后臺。同時,留聯系人信息:單位名稱、姓名、手機、郵箱,我們上班登記后,會統一發送郵箱。感謝您的關注與配合!
PS:聯系人信息不全,將無法完成登記。
碳達峰以綠電為引
想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宏偉目標,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其中關鍵在電力轉型,因此在4月份各地方出臺的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的政策中基本將綠電建設、推動智能微電網、清潔供暖、構建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發展光伏+建筑、光伏+農業等措施,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
在不同領域實現清潔能源電力對化石能源的替代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上海、福建、河南、江西、北京等多地出臺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也基本在這個范圍內布局。
索要政策文件,請轉發此條文章到朋友圈,截圖發送微信公眾號(微信號:inencom)后臺。同時,留聯系人信息:單位名稱、姓名、手機、郵箱,我們上班登記后,會統一發送郵箱。感謝您的關注與配合!
PS:聯系人信息不全,將無法完成登記。
“十四五”規劃全面鋪開
4月出臺的“十四五”相關的政策規劃有9條,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有涉及節能減排方面的,也有能源類的專項規劃,還有涉及光伏類、應對氣候變化的專門規劃的內容。
從政策內容看,數字電網、農村能源結構調整,利用生物質能、推廣綠電等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對于不同產業來說,“十四五”規劃基本都會涉及能源問題,實際上“十四五”規劃最終是調解不合理的用能方式、能源類型、增加綠色清潔能源占比,引領不同行業健康發展。
索要政策文件,請轉發此條文章到朋友圈,截圖發送微信公眾號(微信號:inencom)后臺。同時,留聯系人信息:單位名稱、姓名、手機、郵箱,我們上班登記后,會統一發送郵箱。感謝您的關注與配合!
PS:聯系人信息不全,將無法完成登記。
50條地方政策強調能源互濟
各地方政府出臺了地方能源政策,除了上述提到的幾個類別之外,還涉及多項能源合作、投資、電力設備改造、儲能與新能源配合等方面的政策。
4月出臺的政策雖然在數量上比上個月要略少,但相應的政策從征求意見稿到了落實的階段。
索要政策文件,請轉發此條文章到朋友圈,截圖發送微信公眾號(微信號:inencom)后臺。同時,留聯系人信息:單位名稱、姓名、手機、郵箱,我們上班登記后,會統一發送郵箱。感謝您的關注與配合!
PS:聯系人信息不全,將無法完成登記。
能源資訊一手掌握,關注 "國際能源網" 微信公眾號
看資訊 / 讀政策 / 找項目 / 推品牌 / 賣產品 / 招投標 / 招代理 / 發文章
掃碼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能源資訊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國際能源資訊網”!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國際能源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相關內容刊發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方式:400-8256-198